藍天、碧浪、白沙……今年暑期,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的港口濱海旅游度假區海灘“吸粉”無數。在這條海岸線上,坐落著亞洲大陸架上的最后一張海龜“產床”——廣東惠東國家級海龜自然保護區。
近年來,南方電網廣東惠東供電局主動對接海龜灣用電需求,完善港口片區電網架構,還成立黨員服務隊開展日常線路巡視,默默守護海龜“產床”。隨著首個全國生態日來臨,該局組織供電所員工及青年志愿者開展“保護生態,回‘龜’自然”主題活動,守護海龜棲息之所。
呵護海龜繁育
穿過一片灌木叢,“海龜救護中心”的藍字牌匾立在游客罕至的地方。1985年,惠東海龜保護區成立。1992年,這里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然而面對科研重任,依靠自然的繁育方式,海龜的存活率僅在千分之一左右。
2008年保護區上馬人工繁殖項目,但直到2015年,保護區的海龜仍不產卵。
“要營造怎樣的養護環境才能繁殖?”“26攝氏度!”技術員李滿文介紹,技術團隊經過反復琢磨和數據比對,養殖水溫控制在26攝氏度左右時,雌龜的活躍性明顯提高,有利于形成卵泡。
李滿文和同事們在龜池邊搭大棚、打釘子、鋪塑料膜,購入多套調溫裝置,微濾機、循環泵、泳池機組等電氣設備逐漸充實了一萬余平方米的養殖池。
26攝氏度,是繁育海龜的生命線。控溫不斷電,需要保護區和供電部門同題共答。惠東供電局將完善濱海網架結構納入了“十三五”及“十四五”規劃,相繼投產110千伏港口變電站以及4回110千伏線路、11回10千伏線路,優先將保護區的線路割接至新出線路,保護區得以從線路末端遷移至前端,大大減少了電能的損耗。
隨著供電可靠性提高,保護區也迎來了科研重大突破,2022年紅海龜在廣東首次實現人工繁育,截至目前綠海龜稚龜孵化數量超過1800只。
上演“人龜奇緣”
“小時候,這里的沙灘上有很多海龜。”惠東供電局平海供電所配電運維班班員彭志康是土生土長的港口鎮人,他不曾想到,兒時熟悉的“老朋友”竟成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前些年,彭志康在海龜灣附近的東山海沙灘游玩時,發現一只受傷的海龜“擱淺”在沙灘上。天色已晚,他趕忙將海龜抱回家,整整守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將其送到保護區。
如今,見到海龜趕緊報告保護區,已成為當地居民的一種條件反射。
除了救助,彭志康更多時候則是通過本職工作守護海龜。每年5~10月是濱海旅游旺季,酒店、民宿、農家樂“火力全開”,用電量相比淡季增長2~4倍。與此同時,每年6~10月是海龜的繁殖季,用電負荷驟時攀升,這給電網運維造成不小壓力。
對于供電人員而言,用電負荷曲線的高低早已心中有“譜”。迎峰度夏前夕,平海供電所開展臺區綜合治理專項工作,提前對3回預重載線路進行負荷割接轉供電,對管轄范圍內21回公用線路全覆蓋測溫,發現發熱點46處,已處理40處,完成115個臺區低電壓整改,清理樹障隱患點144處,多措并舉提高電網可靠性。
“現在,游客很少有機會抱怨用電不穩定。海龜雖然不會說話,但它們產卵多了,我們很高興。”現在,彭志康每個月都會來到保護區例行巡視線路,站在熟悉的海灘上眺望大海,等待那只被救助的海龜結束漂泊,洄游到這里繁衍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