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戰略”提出: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環境優勢,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而電力設施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中至關重要,它關系著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開放開發、人民生活質量等各個方面。電力作為重要的生產生活要素供給,由于發展不協調所帶來的瓶頸制約日益突出。本文以一位電力工作者的視角,講述了浙江面對經濟“成長中的煩惱”,如何發揮優勢、補齊短板、加快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反映20年來,“八八戰略”指引杭州一張藍圖繪到底,民生保障加快從基本小康向共同富裕蝶變升級,為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城市范例奠定了堅實基礎。
//
除了陽光、空氣、水,人們最不能離開的,可能就是電了。通訊、娛樂、生活、工作,哪一方面都需要電力支撐。
很多人有同感,如今,“電”在生活中的存在感反而比20年前要小了不少——那時,夏天時不時停電,許多單位自備的柴油發電機的“轟隆聲”,總是很強勢地宣告著電的重要性;現在,電力穩定供應、無處不在,卻反而“潤物細無聲”。
柴油發電機的“轟隆聲”停下了
熱火朝天的電網建設,讓電跑在發展前頭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冒著嚴寒來到杭州市電力局,他站在電力調度大屏前,了解電力供需情況,提出“要讓電等發展,不能讓發展等電”。
當時,我在電力調度臺值班。2003年、2004年那會兒,杭州確實處在一個“發展等電”的“瓶頸期”。我們常碰到一些不得不停電的情況,停哪個區域開哪個區域都要妥善安排,要盡可能不影響到老百姓們的生活、企業的生產。
現在可能很難想象,但當時的夏天,有些企業不得不“停三開四”,甚至“停五開二”,居民的生活用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但其實,2003年整個杭州全社會電力負荷最高時只有380萬千瓦,大約為現在電力負荷的五分之一。如今,杭州全社會年最高負荷接近2000萬千瓦。
柴油發電機不停的“轟隆聲”,成了那個時代人們的專屬記憶。而讓這聲音銷聲匿跡的,是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年復一年熱火朝天的電網建設。
500千伏涌潮變電所
2004年,錢江南岸迎來第一座500千伏變電站——涌潮變。它的建成投運,讓蕭山工業蓬勃發展有了新的電力樞紐;2011年,杭州電網負荷首次突破1000萬千瓦,全社會用電量突破500億千瓦時;2021年,全年最高供電負荷達到1834萬千瓦,電網規模穩居國網省會城市第一,電力客戶數量突破500萬;2022年12月30日,白鶴灘—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順利完成168小時試運行,實現竣工投產。僅7毫秒,跨越千里山河的清潔電就點亮了杭州的萬家燈火……
如今,國網杭州供電公司一年在電網建設上的投資就有60多億元,電網變電容量也從1787萬千伏安增長到了如今的9311萬千伏安。杭州的人均停電時間也在逐年下降,2022年底,杭州全域取消傳統計劃停電,全域戶均停電時長低于20分鐘,供電可靠性超過99.996%,供電可靠性全國領先;核心區域供電可靠性99.999%,達世界最高供電標準,比肩紐約、巴黎等國際大都市。
電力應用不斷帶來新驚喜
日新月異的智慧電力,“電”亮了美好生活
2010年從調度中心離開后,我又去往檢修工區、運檢部、淳安縣供電公司任職,2017年再次回到調度中心任職時,調度已經邁向了“智能時代”。
2003年時,一個調度團隊有15個人,一組3人分5組,但是其實管的規模很小,也就幾十個變電站。2017年我又調回來后,調度團隊縮減到10個人,管轄的規模卻在電網的快速發展下增加了好幾倍——這都是因為有“智慧調度”的幫忙,它甚至可以自動識別各類故障,并遠程進行自動修復,為我們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舉個更形象的例子:2003年時,我們的電力調度基本需要人工——在調度大廳里,有一張用亞克力板制成的電網接線圖。修改這個接線圖的過程,就像“拼拼圖”,當電網有變化時比如新變電站投產,我們就找到接線圖上相對應的區域,將改變的線路、變電站的圖標等,用小榔頭一小塊一小塊敲上去,最終形成一張實時的“杭州電網接線圖”,再按照這個圖進行電力調度。而現在,這些過程全都數字化了,依托數字調度平臺,一圖全覽,一鍵順控。
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副總工程師、發展策劃部主任徐祥海(中)在千島湖檢查項目建設
智慧電力的魅力遠不止于此。
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時指出,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城市大腦·電力數字駕駛艙運用大數據積極助力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那時,我正在國網杭州供電公司互聯網辦公室主任這一崗位任職,親身經歷、見證了電力大數據助力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這些數字化產品的開發、建設和應用的全過程。
通過電力大數據,杭州這一整座城市的復工復產情況,都可以最精準、直觀、實時展現出來。如今,我們還專門成立了能源大數據中心,電量也成為觀察經濟運行冷暖和研判社會發展活力的重要“風向標”,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會專門推出“電力看經濟”數據報告,為政府提供參考,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外,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電力大數據也帶來了不少新驚喜。之前我們推出了“電力關愛碼”,可以通過老人家中的智能電表分析用電情況,全天候守護鄉村獨居老人的安全;結合旅游業,我們推出“低碳入住計劃”,當旅客進入酒店房間,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能看到自己房間的能耗詳情,還能和其他旅客“一較高下”……
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電力調度中心
不過,智慧電力的應用背后,是整個電網的加強,有了電網的堅實基礎,才有這些智慧化工具的用武之地。
現在,我們用電就像陽光、空氣一樣便利、安全、穩定。同時,在城市的背街小巷,我們實施了全域的“上改下”,如今基本看不見架空線路組成的“蜘蛛網”。而對于很多變電站,我們也進行了綠色建造,讓它們融入周圍環境,成為城市一“景”。
從能源供應制約發展,不得不讓“發展等電”,到現在穩定供應,實現“電等發展”;從電網跟著城市發展跑到電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從讓人民群眾用上電、用好電到用安心電;從“有感”到“無感”,甚至帶來“全新感覺”,這大概就是杭州交出的一份“電等發展”20年答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