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灣區加固、重建一批水利工程,提升抗災能力。圖為加緊建設的三灶灣大堤1號閘。關銘榮 攝
珠海是一座典型的濱海城市,地處西部的金灣區更是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汛期來臨時,原本依山傍海的地理優勢,反而容易造成“內澇排不出,外潮漫進來”的情況發生。
針對內澇問題,近年來金灣區采取了增設臨時泵站、道路改造升級、海綿城市建設、下水管網雨污分離等一系列措施,增強轄區排水能力;針對極端天氣下,海水漫過部分圍堤的情況,金灣區投入億元全面啟動海堤百年一遇提升工程,加固外江水閘、增高海堤。
時值全國防災減災宣傳周(5月6日—12日),面對“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筑生命安全防線”的安全主題,金灣區進一步完善綜合指揮中心平臺功能模塊建設,實現了重點區域預警信息全覆蓋。
●南方日報記者 王韶江
治內澇
新建三座臨時泵站整治水浸黑點
5月7日,記者來到金灣區去年的水浸黑點東咀片區。該片區的機場東路兩側均有圍擋,西側的圍擋中隱約可見工人正在施工;越過東側的圍擋,眼前豁然開朗,一眼望見天際的土地上小河靜靜橫臥,顏色鮮明的臨時泵站就佇立在河邊。
“東咀片區地處低洼,下雨時容易積水。再加上周邊山體資源眾多,暴雨天氣山體積水外排,混雜山體泥土堵塞地下管網,引起排水不暢通。”金灣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當地雨水收集到網管系統后向白龍河排出,極端天氣下河水暴漲,引起河水倒灌也是東咀區域大量水浸的重要原因。
針對上述情況,金灣區斥資建設了三座臨時泵站。每座臨時泵站由一個黃色的發電機組和兩個綠色的水泵機組構成,根據記者現場觀察,兩個水泵機組的排水能力分別為2900m3/每小時和4700m3/每小時,當降雨過大或外部潮位過高時,泵站就會發揮作用,將該片區的積水強排出去。
目前,東咀片區水浸點已基本完成整治工作。“但由于地勢原因,臨時泵站雖然能解決水淹問題,該片區在降雨較大時,短時間內還會出現一定的路面積水。”上述負責人坦言,除三座臨時泵站外,附近還有一座大型永久泵站即將完工,屆時該片區排水狀況將進一步改善。
而金灣區的另一個水浸黑點——藤山一路、藤山二路片區,由于東臨地勢較高的金灣路、兩側居民區密集,導致排水不暢,路面常有積水。目前該區域的排水管網改造已納入金灣區海綿城市PPP建設項目中,投資約1.2億元,在路網改造的同時整治該水浸黑點;而一山之隔的廣安路,新增雨水渠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
在打通“大動脈”的同時,廣安路和文華路之間的10條“毛細血管”支路也將于今年啟動改造工程,屆時對其排水排污系統進行升級,實現雨污分流。
當前金灣區的水利建設重點從原來的以防風暴潮為主的外江堤圍、水閘的加固達標逐步向解決圍內受浸問題的排洪、排澇的工程建設轉變。隨著西湖城區2號閘泵站、大林泵站、八一圍泵站、湖東圍泵站、聯合泵站、排河泵站等一批強排泵站的新建、升級改造完成,目前區域內除紅旗藤山片區外,已基本解決水浸片區問題。
此外,針對部分地區排水道出現不同程度的堵塞的問題,金灣區市政設施管理部門還完成了全區各類雨水篦、排水井、箱涵、下水道等排水管網設施的清掏疏通。
防外潮
投入億元啟動海堤百年一遇提升工程
今年3月8日,廣東省三防指揮部召開汛情分析與防汛工作部署會議,宣布廣東進入汛期,該節點較上一年提前近40天。同時,氣象部門預計全年降雨會總體偏多,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金灣區擁有漫長的海岸線,這是天然的地理資源,也是暴雨、臺風等極端天氣情況下的重大隱患。去年9月,受到臺風“山竹”的影響,金灣區小林聯圍堤段及水閘一度出現“過水”險情。
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今年金灣區將全面啟動海堤百年一遇提升工程,計劃投入資金近1億元,先期開工建設小林聯圍沙頭閘—聯合閘段近5公里海堤的百年一遇加固達標工程。
此外,金灣區還投入資金920萬元,對沙頭閘、三板閘、排河閘、沙脊閘、廣發閘、廣益閘、十三米閘7座外江水閘,進行了灌漿加固、破舊閘門更換和排架維修加固等工作;同時,完成了小林聯圍海堤1.5km長的低矮過水受損堤段的修復加固加高工程,該段海堤平均加高1米,達到5.3米。
為進一步提高全區的水安全保障能力,金灣區還對老舊水閘進行了重建。
受建造時間長、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三灶灣大堤1號閘兩側堤岸出現不同程度下陷,難以滿足度汛要求。目前,該閘口的水下工程部分已基本完工,已達到度汛要求,現正在進行閘門的啟閉設備安裝、調試工作。重建后的1號閘在寬度和高度上分別增加至5.7米和24米,調節內外江水位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除三灶灣大堤1號閘重建工程外,黃綠背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木頭沖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等另外三處在建水利工程也已達到度汛要求;木乃南海堤大門口水閘工程也計劃于今年汛后開工建設,逐步完善區域內的排水體系。
全面排查水利工程安全隱患也是應對汛期的應有之義。
金灣區對全區43.8公里海堤(含木乃南海堤),21座堤上水閘,9座水庫及2宗山塘,13座電排站,175公里主河道,23公里環山截洪渠,47公里岸線開展了防汛防風安全大檢查。截至4月15日,金灣區已對排查出來的5宗水利工程隱患,完成除險加固工作。
此外,為建立完善防汛工作體系。金灣區還組建8人水利防汛搶險專家組,30人的防汛搶險隊伍,制定了2019年全區水利工程搶險綜合技能演練方案。根據往年澇區地形、水系、承泄區條件等,按照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采取“上截下排,高水高排,集中引流,分片排水”的工程措施,分步、分期進行排洪、治澇整治,逐步提高整體防御能力。
強預警
3小時內天氣精準預報預警信息精準發布
5月8日,天津市應急管理局一行來到金灣區綜合指揮中心“取經”。接待前來參觀學習的同行,現已成為該中心的日常。
去年10月,由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應急預警委員會主辦的“第三屆應急預警科技發展論壇”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美合作中心報告廳舉行,珠海市金灣區作為唯一基層單位受邀出席。
針對處置重大事件時的種種掣肘,金灣區以建設突發預警信息發布中心為契機,整合各方資源,建設了全省首個區級綜合指揮中心,為基層公共安全打造“最強大腦”。
金灣區綜合指揮中心按照實體整合、職能整合、人員整合的工作模式,將預警發布、應急指揮、三防指揮、綜治網格等部門的實體和人員整合,逐步將各相關職能部門的應急指揮職能整合,將原來屬于不同部門的工作人員打造成一支“全能型”綜合指揮隊伍。
“多個部門職能的整合,破解了以往‘九龍治水’的難題。”金灣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原來應急辦、三防辦、各村(居)各自為戰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變,物資的調配和人員的集結相比原來更加高效,所有應急力量由區應急管理局統一調配。
同時,通過引進氣象部門入駐,該指揮中心實現了暴雨和強對流等災害天氣3小時內預測、預報,能更高效地向各職能部門和轄區居民發布預警信息;當災害發生時,該指揮中心還能通過布局全區的近5000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天眼”,實現對災害點實時監控,及時調配救援力量。
去年底,該指揮中心啟動二期建設工作,加快完善指揮平臺功能模塊建設,推進應急廣播系統建設,在轄區的海邊碼頭、地質災害點、避護場所等地設置了120多個應急廣播點。
現如今,金灣區綜合指揮中心不僅能根據實際需要,通過運營商的短信靶向發布,對特定區域、特定人群進行預警信息的精準發布,還能通過應急廣播實時播報災害預警,實現重點區域信息傳播全覆蓋。
“金灣區共啟動防汛(防暴雨)‘Ⅲ級’應急響應14次,防汛(防暴雨)‘Ⅱ級’應急響應4次。”上述負責人介紹,精準、及時的預警為金灣區防汛防暴雨工作提供了保障。
除預警精準化之外,金灣區還在推進地下排水管網治理精準化。
金灣區正計劃對全區排水系統進行全面的修編,打造地下智慧管網。把全區地下排水管網繪制成“一張圖”,并通過相關技術的運用,將地下管網的口徑、實時流量等數據標記進去,實現全區排水系統的“可視化”管理,更加科學、更有針對性解決道路水浸等問題。